砂石产业链条化初显
10月14日,商混站公众号发布文章《巨头企业来了!砂石骨料涨势是该缓缓了?》,重点分析了砂石骨料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还“得益于”央企、国企巨头的大举进入。同时,对多个巨头企业进入砂石骨料行业进行了分析。
海螺水泥、中材科技、华新水泥、宁夏建材、同力水泥、冀东水泥等大型企业在砂石骨料行业方面都屡有斩获,并获取了不错的收益。例如,2018年上半年,海螺水泥骨料及石子营业收入约3.45亿元,营业成本约9962万元,毛利率达71.15%。根据华新水泥日前披露了2018年报告来看,骨料销售1450万吨,骨料营业收入8.27亿元,毛利率达63.84%。宁夏建材2018年报,“骨料”毛利率高达47.5%。
按照“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培育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铸链集群,催生“裂变”,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发展,释放强劲发展动能,这就是产业“聚变”核心理念。
产业链接化的必然之路
在砂石行业,产业链条化主要是指砂石骨料企业在开采加工砂石骨料之外,对于其固体废物进行再利用,或者将砂石成品继续用于加工下游产品,以达到资源高效利用、获得高附加值利润的目的。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规定,推进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矿产高效开发,鼓励规模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315号)规定,支持有条件的建材企业,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条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018年9月30日,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在金堂宣告正式投产,涵盖了砂石加工、商品混凝土加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
同时,拉长产业链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砂石骨料开采加工的固废进行再利用,制作水泥制品、细粉、超细粉等产品。
矿山企业做大做强殊为不易
在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特别是城区周边,有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等地区,砂石料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当地政府及矿山企业普遍希望扩大开采规模,却存在诸多困难。
制约矿山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主要有:
①一些地方的矿产资源规划并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但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难以突破矿产资源规划的限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矿山设计开采规模。
②发证权限变化制约规模变大。矿山开采规模扩大时,其储量规模也会更大,发证权限将会向上级部门移动,增加了发证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③部分政策变化较大,一些矿山企业对政策延续性缺乏信心而不敢大量投入。
砂石成为大型建材集团的关注点
水泥等下游产业资本加快布局砂石骨料上游产业,水泥—混凝土—骨料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众多大型建材集团的发展策略。
水泥龙头在砂石骨料领域具备天然竞争优势:
(1)天然资源禀赋优势;
(2)资金优势;
(3)资源综合利用优势;
(4)共用渠道优势。
水泥、混凝土、骨料区位市场重叠覆盖,渠道共享,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中原砂石交易网综合分析,随着新的砂石料产业布局逐渐形成,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规模化发展不断进行,砂石产业链条化是必然之路,而2019年是产业链条化的元年。